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术科研 >> 学术交流 >> 正文

培根铸魂,守正创新 ——第六届湖北省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

发布者: [发表时间]:2019-05-09 [来源]:公共课部  [浏览次数]:

 

(通讯员:鲁红霞)5月4日至8日,在公共课部肖莉主任的大力支持与协调下,我参加了第六届湖北省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,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封闭式培训。本届研修班由湖北省文联和湖北大学主办,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、湖北省文联文学艺术院、湖北大学文学院共同承办。

 

图1   第六届湖北省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师生大合影

开班第一天,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邓长青来到湖北大学学术交流中心看望学员,省文联副主席、党组成员肖伟池,湖北大学校长谢红星出席开班仪式。湖北省文联副主席、党组成员、一级巡视员肖伟池在致辞中指出,省文联一直高度重视文艺评论工作,通过抓队伍、建阵地、搭平台,大力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他强调,文艺评论工作要坚持正确导向,用明德引领风尚;要加强理论修养,夯实文艺评论的基础;要关注当下创作,增强文艺评论的有效性。

图2   第六届湖北省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

本届高研班85名学员来自省内相关高校、文艺研究机构、市州文联、省级文艺家协会和新文艺群体等,均为目前活跃在评论和创作一线的中青年评论家和文艺工作者。在为期五天的培训中,研修班坚持政治培训与专业知识培训并举,邀请了多名省内外专家授课:《南方文坛》主编张燕玲讲授《在文学变局中的批评》、武汉大学教授樊星讲授《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》、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讲授《中国电影产业历史进程与未来发展》、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幼平讲授《培根铸魂,守正创新——用“四个坚持”统领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》、复旦大学教授汪涌豪讲授《文学的当代意义与价值》、广州大学教授陶东风讲授《从新时期到新时代:文学的继承与创新》。内容涉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哲学、美学、文艺理论、文艺批评等,引导学员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牢固树立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,扎实履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。

 

图3 《南方文坛》主编张燕玲讲授《在文学变局中的批评》

 

图4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讲授《中国电影产业历史进程与未来发展》

通过五天的强化学习,我觉得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工作者,要有以下三点基本认识:

一是要满怀对生活的热情,深入生活,在实践中把握时代的巨变,建立鲜活的个人记忆,拓展自己的理论视野,站在一个更高的格局中审视世界的变化。只有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还原作者真实的意图,才能保证批评本应具有的感受力与批判力。唯有如此,才能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“承担记录新时代、书写新时代、讴歌新时代的使命,勇于回答时代课题,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、捕捉创新的灵感,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,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,为时代画像、为时代立传、为时代明德。”

图5 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幼平讲授《培根铸魂,守正创新——用“四个坚持”统领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》

二是要立足于本土文化特色,深入地域文化研究。我们不仅要对楚文化的历史线索进行梳理,更要对本土文化中具有“根性”的特色的艺术与艺术家进行深入研究。正如樊星教授所说,抓住本土文化的精髓,才有可能找到一条文艺研究的新路径,才能对某一地域文化下的人性的多样性进行细致深刻的分析,从而由对人的精神高度的挖掘实现对楚文化内在特征的发掘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倡的——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、深植时代为基础,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、文化内涵、艺术价值。荆楚大地从古至今,从来不缺乏优秀的文学艺术创作者,我们应该结合个人的研究兴趣与创作者本人的地域文化特色,分工合作,对本土文化与本土艺术家、作家进行深度挖掘,从个案研究到群体观照,形成一个系统研究结构,从而让荆楚文化中敢为人先,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涵得到展现。

三是要立足现实,讲真话,重拾遗失的道德感,恢复文艺批评所应具有的精神力量。新时期所出现的痞子写作、颓废式写作、游戏写作、身体写作,使文学失去了对现实的承诺、对历史的记忆、对人生的敬意,这一切都应该有所改变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:“一切有价值、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,都应该反映现实、观照现实,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、回答现实课题。”

在从事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工作时,我们要从这三点出发,在实际工作中做出导向,成为“有信仰、有情怀、有担当,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,努力做对国家、对民族、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。”